至于怎么改刊名,就看作者和編輯的喜好以及對市場的了解了。說市場,真的是夢幻、無形、無形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,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很多作品發表時會突然出現著名畫風的變化,比如文藝、憂桑、接地氣、冷傲、不知道在說什么、看了這個名字就不想買等等。

以《半妖四騰》為例。
“四騰”其實是第一本被殺的書的書名。
換句話說,我希望這本書能吸引新的讀者。你看,無論是古墓麗影筆記還是鬼吹燈,它都是一個可以一目了然的書名,很容易吸引對這類作品感興趣的讀者,但"Sto"這個名字是新讀者不知道該怎么辦的,而且很有可能失去大量本該喜歡這本書的讀者。
因為...所以...在開始的時候,魚總是跟我磨一個很長時間的標題。一個個提出再一個個否決,有《半妖司藤》如許的吳彥祖在前,每一個新名字看起來都像王寶強。最后魚總拍著桌子說:“我要去微博收集讀者的書名!”

我冷笑著目送她離去,又冷笑著沒有看她捧回來就是一堆問題諸如《我和太奶奶他們不得不自己說的發展二三事》、《祖宗再愛我中國一次》、《嘿,孫砸》這樣的書名。
沒有對比也沒有害處,在以上標題的襯托下,《斯騰》像一條小溪,慢慢地流進我的心里.....。此時,另一只“憤怒的鐘”的魚將軍也被切成兩半,出版商決定改名敲鐘,魚將軍突然找到了突破口,朝著兩個字的方向尖叫著跑開了。
就這樣,《半妖司藤》正式更名為如今的《司藤》。